“他乡”都市剧,如何更懂年轻人

“他乡”都市剧,如何更懂年轻人 大陆电视剧 第1张-剧情网

  《我在他乡挺好的》剧照

《我在他乡挺好的》以有些残忍的口吻,道出“我在他乡挺惨的”冷峻事实。大城市打拼不易,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去?因为那里一定有值得奔赴和留下的理由。

现在评价一部都市剧拍得好,很多人会这么说:“编剧,你是不是在我脑袋上装了监控摄像头?”如果你看剧看出了“沉浸体验”般的真实感,那说明这部剧的确成功了,你从中看见了自己,又意外挖掘出一个不曾察觉的“自我”。

最近播出的都市剧《我在他乡挺好的》,描写北漂年轻人群像,网友在豆瓣上打出了8.3的高分。口碑好的核心理由就是真实。

在以往看上去极不真实的都市剧里,年轻人的漂泊生活和粉红童话一般,一毕业就住着豪华大平层公寓,消费着与薪水完全不匹配的商品;职场上必有“霸总”对自己一见钟情,永远保驾护航,所以发生意外必等男主“空降”而不是报警……这样的情节,难免让人怀疑创作者压根儿没上过一天班,没租过房挤过地铁,“脑补”出了“悬浮”的大城市漂泊图景。

但在《我在他乡挺好的》这部剧中,我们很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块生活拼图,一个似曾相识的日子,甚至听到一声不约而同的叹息。

真实度高的都市剧,不避讳揭开隐藏在我们心底的伤疤。

《我在他乡挺好的》开篇,是以有些残忍的口吻,道出“我在他乡挺惨的”冷峻事实。生活中永远带给他人快乐的女孩胡晶晶,在生日当天,经历了一大堆倒霉崩溃的破事,从天桥上一跃而下。她猝然离世,悲恸的亲人和闺蜜一面努力挖掘胡晶晶离开的真相,一面继续坚持自己不易的北漂生活。

“黑中介”跑路,房东来赶人时乔夕辰苦苦哀求,双手紧扒着房门不让搬东西;乔夕辰加班到深夜,是因为觉得“如果不加班,可能连这个班都没了”;30多岁的纪南嘉开了自己的公司,独当一面,却也苦恼于婚恋问题,相亲时被对方阴阳怪气地评头论足;“精致穷”的许言立志,即便没有大房子和好车,也坚持在这座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天地……那些都市异乡人生活的苦辣酸甜,成年人的纠结与无奈,经历过的人自然会懂。

有网友评论说,自己是看懂了这部剧,但是“好羡慕那些看不懂的人”,说明他们的生活里还没出现过与现实交手的痛苦,不曾经历“成年人的崩溃”。

哪怕一个小小的细节,都能无比精准地戳中观众的心。比如难得休息看场电影的乔夕辰,接到要求改策划案的微信,她愤怒地敲了一大堆质问和反驳的话,发出去后又飞速撤回,短暂“口嗨”后换了一个顺从、客气的“OK”。她在电影院里,掏出电脑,调低显示屏亮度,改起了策划案。

这一段,引发我朋友圈一群职场人的共鸣。“我太懂了,多少场电影我看完开头‘龙标’就埋头干活了。”“怕被其他观众揍,我还会罩一件衣服在头上遮光。”

但是,一部出色的都市剧,格局也绝对不仅限于“卖惨”、倒苦水。在大城市打拼的日子没有那么舒坦,但也没有那么糟糕。

《我在他乡挺好的》抛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议题:大城市打拼不易,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去?因为那里一定有值得奔赴和留下的理由。

剧中人认真地说,喜欢北京,是因为这座城市够大、够包容——“如果你才华横溢,你就可以功成名就;你如果很平凡,但只要努力,也能小富即安;如果你啥也没有,你就努力踏实肯干,也是能有立足之地的。”

这样的台词,乍一看有点“鸡汤”味儿,可是置于剧中人的具体日常,显得合理又温情。人各有志,参差百态,我们没必要按照某一种世俗标准模式而活着,但我们应该遵从真实心意,认同自我。

就像纪南嘉清醒地意识到,婚姻、住房这些传统的“安全感指标”不能安抚自己,她便索性不再焦虑,放弃相亲和买房了。把北京的出租屋也布置得漂漂亮亮、一个人享受下班后追剧喝酒的闲暇,这难道不香吗?

“留下来的理由,其实一个就够了: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,一份美好甜蜜的爱情,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夜晚……就是这些平凡而美好的东西,支撑着我们一次次穿越风浪,去遇见更美的风景。”

能做到真正关照现实、贴合年轻人的都市剧,一定是带着包容的爱意去理解年轻人的:理解他们“一根筋”往前冲的孤勇,也理解他们忍不住想骤然发泄苦楚,在两种极端情绪之间反复横跳;怜惜他们在父母电话里报喜不报忧、死撑到底的倔强,也承认“被社会毒打”是每一个不成熟的“社畜”“小白”成长必迈的坎儿。

那些“人间真实”的都市剧,让我们看见自己熟悉的影子,但亦是为了帮我们找到一个“陌生的我”——与剧中人共情之后,你不妨从另一个“旁观”的新视角,好好审视和接纳自己。长大好难,但我们值得被这个世界温柔地爱着。(作者:沈杰群)

您可能还喜欢...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